分享到:
当前位置: 政策解读 > 内容

关于《2023年迁西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策解读四

发布时间:2023-01-31 09:33     来源:迁西县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以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依据今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聚焦2023年目标任务,今年将全力打好八场攻坚战。


01


围绕打造遍地开花的项目场景,打好项目提质突破攻坚战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推动优质资源、优惠政策、优秀人才向项目聚拢,建强产业链、激活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形成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面推行“四集中四优化”全周期项目服务机制,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30项,形成项目“开工一批、推进一批、投产一批”压茬推进的强劲态势,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全程支持津西冲刺世界500强,推动投资5亿美元的米塔尔无取向硅钢项目落地开工,加快智能化封闭料场、450带式烧结机等项目竣工投产,鼓励津西所属在外企业回迁发展,让县域发展根基更加稳固。全力推进投资72亿元的华源抽水蓄能电站、投资5.3亿元的粒上皇北方生产基地等重大引领性项目,加快构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精准调优招商引资激励策略,根据投资体量、科技含量制定“差异化”优惠政策,全年签约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引进投资28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25万美元以上,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招商势头。眼界向内,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台账管理,紧盯津西、瑞兆、金信、亨坤等重点企业,强化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实施稳链补链强链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内生一批转型升级项目、上下游产业项目,加速构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河北型钢技术创新中心等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紧密对接科研院所,拓宽创新投入渠道,瞄准技术瓶颈、产品空白,集中力量开展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计划,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以上。加快推进瑞兆机电再制造车间扩建、再制造产业研究院、军民融合再制造车间等项目,扩大再制造产业集群规模,打造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再制造产业品牌。。
实施平台促动战略。充分发挥开发区项目建设“主战场”作用,以绩效考核激发动力活力,全面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全年新增入园企业2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50亿元。加紧完成经开区规划修编,强化投资公司实体化运作,全面完成纬四路东西延、磷酸铁锂南侧道路、东区中小企业孵化器等重点项目,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积极建设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网红经济,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增电商平台企业4家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
实施要素联动战略。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土地供给,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力度,加快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强力处置低效闲置用地,提高土地亩均效益,为项目落地提供更大空间;强化资金保障,支持飞远科技、大方科技等后备企业上市融资,完善政银企常态沟通机制,深化金融包联帮扶,年内金融机构存贷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强化人才支撑,完善“栗乡英才”政策,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深挖人才需求,精准推动大型引才、引智、招聘对接活动,畅通人才专用绿色服务通道,靶向化引进“高精尖缺”人才50人以上。


02


围绕打造四通八达的交通场景,打好路网优化升级攻坚战


以建设交通强县为目标,全面搭建“外联内畅”的路网骨架,彻底打破纯山区县的“闭塞感”,让往来车流享受山间穿梭的愉悦,让本地群众感受顺畅出行的便捷。

打通主干动脉。全力服务保障遵秦高速(迁西段)通车运营,形成“横贯东西”的快速出行通道,加快融入首都90分钟经济圈。实施京哈高速迁西支线中修工程,启动总投资42亿元的大西环路新建、邦宽公路二级升一级改建项目,打造“纵贯南北”的交通主轴。提前着手京秦第二城际铁路迁西站建设准备工作,构建综合立体的交通枢纽。

联通毛细血管。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乡级公路三级改造和村级公路连网工程,新建兴新线、临新线,推进新花线拓宽整修工程,实施新集—忍字口、西荒峪—长河峪等99条、129.4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项目,改造农村危桥5座,硬化村街道路10万平方米以上,统筹推进县乡道路绿化、亮化、美化,打造“一路花香”的交通环境。

疏通梗堵环节。全面整顿交通秩序,积极倡导文明出行理念,强化智慧交管平台应用,常态化整治交通隐患。坚持治超与治堵并重,以通武、邦宽、京建、丰董、碾唐等道路为重点,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货运车辆源头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03


围绕打造绿色低碳的能源场景,打好绿能基地建设攻坚战



依托迁西独特的“山、水、风、光”资源优势和紧邻“大都市圈”的地理优势,全面统筹新能源开发、存储、配套、应用,打造唐山北部新能源产业“隆起带”。
建设新能源生产供应基地。以决战决胜的气势,高效推进华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竭尽全力保工期、保进度,打造全省领先的标杆工程。引进实施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优化整合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资源,提高电力存储供应能力。结合村庄建筑风貌,合理规划布局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内装机容量达到126MW。科学利用光伏规划山地,以资源换产业,积极对接中核等新能源企业,为优质项目配置光伏发电场地。
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抢抓能源革命重大机遇,加速产业布局,全力推进磷酸铁锂、无取向硅钢、PACK锂电池、光伏玻璃等项目,打造千亿级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在产业链中占据高地。加快建设新能源装备创新中心,推动工程机械“油改电”项目入驻孵化,放大产业“虹吸效应”,引进实施新能源上下游装备制造项目2个以上。
建设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引入社会资本,整体打包、合理布局,建设集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充电服务中心2个以上,为群众使用新能源汽车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年内推广电动货车700辆、氢能源重载货车50辆,完成县城周边30公里范围农村公交车绿色化更新,争创新能源应用领域示范标杆。



04


围绕打造天蓝水清的生态场景,打好环境保护治理攻坚战



坚持生态立县,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推动津西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凯佳金属循环利用、新材料固废循环再利用等项目,助力唐山创建“无废城市”。

持续深化生态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立足让天更蓝,扎实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全面创A,全天候盯住重点污染物,全方位抑制扬尘污染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9天以上;立足让水更清,纵深推进河长制,重点实施2个河道治理和4个水生态修复项目,统筹实施镇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动态清零沿河不达标排污口,持续整治河湖“四乱”,地表水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立足让山更绿,以雷霆手段杜绝非法采矿,修复废弃矿山56处,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

持续拓展生态优势。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矿山披绿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人工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1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打造全省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防火示范典型,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碳经济,推进碳汇项目开发、碳汇资源储备,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打造全市碳汇交易先行区,加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相关文件:2023年迁西县政府工作报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