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迁西县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抓手,强化“四个坚持”,破解“四个难题”,打造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人居环境。
一、坚持党建先行,破解“单打独斗”难题。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党建创A有机结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抓党建促提升的“练兵场”,通过开展“擂台比武”,凝聚整治人居环境的合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一是换脑筋,带着干部转。组织县人居办和各乡镇业务骨干到平山县西柏坡镇、邯郸市邱县、馆陶县粮画小镇、遵化市山里各庄等地学习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和美乡村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先进经验,消除了”差不多、悠着干”的思想,增强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感。二是当表率,做给群众看。坚持党建赋能、党员先行,把全县的“党建网格”就地转化为环境整治“包干片区”,以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双带”模式,推动整治工作;常态化推行“支部吹哨、党员报道”服务模式,党员干部定期走进街头巷尾、河道沟渠、田间地头和困难群众房前屋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评选,以先进典型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中来。三是真组织,发动大家干。要求乡镇、村逢会必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重大活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行;经常集中开展“敲门行动”,对整治效果不好的村进行点对点限期整改;通过电视台播、喇叭讲、微信转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总结整治经验,挖掘典型做法,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共创共建氛围。
二、坚持多方筹资,破解“投入不足”难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大制约就是投入不足,为此该县广泛开源节流,多方筹资,精打细算,做好财力保障。一是争取上级资金。主动出击争取中央、省级厕所改造财政奖补、省村庄巷道整县提升、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等上级资金,整合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项目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关键环节上。二是县级财力补充。在按规定比例做好县级资金保障基础上,对县域范围内主要交通干线及城乡结合部、村庄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由镇财政挤出资金进行整治提升。对整治动作大、效果明显的村进行“以奖代补”“先干先补”,真正体现“实干得实惠”。三是群众社会捐助。组织群众和爱心企业家、有实力乡贤等采取捐款、捐物、出工等方式参与整治工作,发动乡镇机关干部、乡村教师和假期返乡大学生参与墙体美化、节点设计、志愿服务,以众筹模式解决资金问题。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累计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5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占33%,县级资金占23%,镇村两级投资占37%,社会投资占7%。
三、坚持因地制宜,破解“千村一面”难题。农村的美,在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在各有特色,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一是科学整体布局。按照“三环五带六片”(三环即环城区、环库区、环景区;五带即以碾唐线、长城旅游路沿线村为重点的长城文化示范带、以京秦高速、迁曹线沿线村为重点的原乡文化示范带、以潘大水库东西岸路沿线村为重点的移民文化示范带、以京建线、邦宽线沿线村为重点的板栗文化示范带、以三抚线、碾唐线沿线村为重点的滦水文化示范带;六个示范片区即秀水田园、长城人家、栗海香韵、大美湿地、还乡河畔、花乡果巷)的和美乡村布局,提升和新建一批和美乡村,到2025年,全县和美乡村达到100个以上,占24%。二是打造景观节点。各乡镇组建专门的景观节点设计小组,坚持少花钱、多用心,结合民俗文化,运用废旧砖瓦、石磙磨盘、农业用具,精心打造村口景观、广场景观、墙体景观。今年新建“小三园”878个,新建景观节点216处。三是突出鲜明特色。深度挖掘板栗文化、长城文化、滦河文化、移民文化、黄金文化、国学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打造了杨家峪村板栗文化、李家峪村长城文化、马家沟村国学文化、南团汀村移民文化、前韩庄村红色文化、太阳峪村满族文化等80多个特色文化村;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文明新风等元素注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建设了白堡店村党史党建、铁门关村乡村治理、高家庄村水美乡村、才庄村樱桃采摘、黄岩村水果采摘、黑洼村大棚栗蘑、林家峪村核桃等一批具有迁西特色的人居环境精品村,让和美乡村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四、坚持奖惩并举,破解“重建轻管”难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前在“整”,长远在“治”,关键在于常态长效。一是建立督查暗访制度。由县人居办牵头,协调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服务中心、住建、环保、水利等部门,组建专门督查组,常态化、不定期督查各乡镇、村长效机制落实和环境整治情况,深入村庄周边、背街小巷、河塘沟渠等部位现场检查,发现问题迅速交办,按期要账。目前已整改问题600余个。二是建立观摩剖析制度。推行人居环境“解剖麻雀式”观摩评比新模式,每次选取1—2个乡镇,县四大班子领导全员参加,逐村观摩,不留死角。每次观摩重奖小组前两名的村,真金白银兑现奖金。对小组末位的村除在大会上做出检查外,由纪委监委追踪问效,形成“整治—评比—奖惩—追踪”的工作闭环。目前全县已开展观摩剖析8次,对417个行政村进行了拉网式解剖,对33个相对后进村进行了问效整改。三是建立分级考核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乡镇领导班子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体系,制定月考核评分细则,县人居办负责考核各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县住建局负责考核保洁公司垃圾清运并与拨付保洁经费挂钩,县水利局负责考核河长制落实和河道环境整治,县环保局负责考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交运局负责考核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县妇联负责考核“美丽庭院”创建。各乡镇负责考核所辖村和保洁员、网格员,对推进迅速、成效明显的村和保洁员给予奖补,对推进迟缓、效果不佳的村和保洁员扣罚绩效,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主办单位:迁西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传真:84371700 联系电话:0315-5612660
冀ICP备12020669号-1 网站标识码:13022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