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迁西县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现将《迁西县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方案(2025—2027年)》解读如下。
一、需求及差距
目前,我县高中学位供给相对紧张,特别是公办学校学位。但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2027年以后高中在校生会逐年递减。县城内初中学位供给紧张,主要原因是农村学龄人口在不断流入县城,乡镇初中学位供给富余;小学阶段学位供给充足;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充足。
二、提升教育质量措施
(一)优化办学理念,深化合作办学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要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与京津名校的合作共建,提升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活力。加强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其他高校的合作共建,提升我县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大力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二是积极推进教育集团化。三是优化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撤并部分教学点。
(三)优化师资配备,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一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2025年计划招聘选聘教师210人,重点解决高中、职校专业教师老化和紧缺问题。二是依托继续教育网,扎实开展全员远程网络培训。加强全员远程网络培训监督,把扎实开展校本研修作为重要抓手,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向先进教学行为的高效转化。三是发挥专家、名师团队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参加省培和国培项目,提升名师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坚持“名师引领、骨干带动、资源共享、全员提高”总思路,坚持建立县、乡、校三级架构,做到校际、学段、学科之间均衡分布,形成金字塔式、网格化的分布格局。计划2025年组织60人参加市骨干培训,评选市骨干40名;到2027年实现名师、骨干教师达到一线教师总数的20%。通过对薄弱校薄弱学科进行“1+1+1”的下乡送教活动,即上一节示范课,听一节薄弱学校的示范课做一次课堂诊断,组织一次主题教研的针对性学科送教活动,助力提升农村薄弱校学科教师队伍素质。
(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提高教研教学质量
定期举办“高效课堂建设现场会”,重点打造教研基地与课程基地建设校,以此为示范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做实做细区片教研工作,有机整合县域、区片与专项教研,加强与周边县区的跨区域联合教研,为一线教师搭建更广阔、更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调整优化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组织期末多元评价现场观摩与经验交流活动,推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方式向多元化、科学化迈进。完善优化中、高考备考学科群建设,适时组织毕业年级教师外出研学,为中高考备考提供坚实保障。
(五)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管理能力
1.规范校长选拔任用。结合干部选任相关规定,强化干部日常考察,规范干部选任程序,增强选人用人的精准性。积极探索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择优录用”和人才引进机制,使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的同志通过公开竞聘,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与发达地区名校对接,派出学校干部进行学习交流,促使他们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成长进步。
2.完善校长考核机制。进一步改革完善校长考评办法,建立“督考合一”工作体制,加大深入基层学校调研督导力度,采取“分类汇总、集中排队、公开晾晒”等方法,发挥好考核“助推器”作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3.推进校长交流工作。全力推进校长交流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开展,促进优秀校长资源向农村和薄弱校有序流动,加快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均衡发展和整体提升。
4.扎实开展校长培训。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冀教人〔2019〕20号),落实分级管理,明确培训职责和任务。扎实开展校长任职资格、能力提升等培训。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和赴外考察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努力为校长搭建各种培训、学习平台,做到“请进来,走出去”,不断丰富和完善校长培训工作。
5.加强名校长、骨干校长培养。每2-3年开展一次县级中小学(幼儿园)名校长、骨干校长评选工作。每次选树10名县级名校长、骨干校长,为省市级骨干校长、名校长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开展讲座、现场“诊断”、结对子等多种形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县校长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六)加快数字化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师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乡村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
2.组建联校网教共同体,解决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建立长效帮扶机制,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开足开齐开好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国家规定课程,全面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优化服务保障
(一)成立组织机构。为有序实施我县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方案,确保如期按质完成任务,成立迁西县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分管教育副县长担任,成员为县政府办、教育局、发改局、信访局、人社局、县委编办、财政局、交运局、住建局、资规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公安局分管负责同志和各乡镇长、栗乡街道办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教育局局长兼任,统筹负责我县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方案实施工作。
(二)改善保留学校条件。保留学校办学条件要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寄宿制小学宿舍、食堂、浴室要进行升级改造,能够满足学生生活需要。相关中心小学不具备食宿条件的,要新建改建学生食堂和学生午休室,满足学生中午就餐、休息需求。
(三)落实学生生活补贴。撤并学校后,根据县财政情况安排学生生活补贴,对农村小学部分寄宿学生和在校午餐的部分走读生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对特困家庭(民政局备案)的学生给予一定困难补助。
(四)优化干部教师队伍。提高科任教师专业对口率,特别要补足配齐音体美专任教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四、预计形成的局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迁西县对于教育的投入也日渐增强。对于未来的几年,我们预期在2027年、2030年和2035年,迁西县的教育将形成一系列积极而显著的变化。
到2027年,迁西县的教育投入将显著增加,主要体现在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上。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将得到全面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全县所有未配置专递课堂的学校每校至少配备一套专递课堂,组建“联校网教共同体”,满足远程数字化教学、教研需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教师队伍也将得到充实和优化,更多优秀的教师将加入到教育工作中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
到2030年,迁西县的教育将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实现每校至少配置三套“专递课堂”,部署音视频教学教研网络视讯平台,实现教研员远程听课、教学教研。利用专递课堂组建“联校网教共同体”开展帮扶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到2035年,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全覆盖,全面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迁西县的教育将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将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主办单位:迁西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传真:84371700 联系电话:0315-5612660
冀ICP备12020669号-1 网站标识码:13022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