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乐火勺(传统技艺)
来源:迁西县文化馆 发布于:2023-12-06 10:36:48
市级项目:刘乐火勺(传统技艺)
三屯营镇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城西北13公里,因明代初期有三百屯田军户而得名,原名“三屯忠义卫“,明天顺二年(1485年),蓟镇总兵府胡镛群修筑城池并将蓟镇府从寺子谷迁至三屯营。万历二年至五年(1574年-1577年,民族英维戚继光重建了三屯营城。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设置“九边”;蓟镇因拱卫京畿,被视为当时“天下第一重镇”,号称“九边之首”,当时的蓟镇,统辖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其防区从居庸关至山海关,东西绵亘2000余里。自明天顺二年至崇祯十七年,前后180余年问,先后有77任总兵官驻守三屯营,其中不乏赵胜、马永,成继光、萧如薰等一代名将。
三屯管紧邻京、唐、承,三抚线、邦宽路横贯全境,唐承铁路王珠店站投入运营,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38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人.镇域面积103平方公里,境内铁矿、旅游、林果资源丰富。
自明隆庆二年始,抗倭名将威继光驻镇16年,其专为士兵驻守敌楼、行军打仗研制的军制食品“棋炒”。因制作完毕后在球形顶部按出了一个坑,使其形状像勺子而得名,后又被称为火勺。在后来考古中也曾发现驻守锋火台物品的仓库中,有火勺、硝磺和报警用的狼粪,当时戚继光的子弟兵来自江浙一带,战士怀念家乡,做出火勺后经不断改良,使火勺在北方干燥的环境下,经百日而质、味不变,遂以之为驻守烽火台战士之干粮,后来传入民问。因其特殊的历史功勋、独特的风味而流传坊间,成为一种深受百姓喜爱的食品,并以唯一一个消费习俗的姿态,进入迁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勺体积小,易储存、携带方便,在迁西、遵化一带都有人制作,但三屯营镇刘玉昌老先生继承了传统制作工艺创立的“刘乐”棋子火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面,不掺有现代制作中常用的食用添加剂,这不仅保证了原料的天然,同时也使得口味更佳。其特点是呈金黄色,层次清所,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火勺用烤炉爆烤而成,内放几张像抽是一样的大铁板,不停对火勺翻烤,从而达到火勺外酥里嫩。因为在面中揉入了一种特殊的原料“油酥”,使得火勺皮脆口感酥,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传统火勺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味和饱腹感,它更多的赋子人们思考的时间和回归自然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