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召开后,迁西县紧扣地域文化的内涵特征,紧扣服务迁西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秉承以游客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依据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则,积极推动文旅产业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以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助力迁西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全域全时的迁西文旅场景。

进一步明晰文旅产业发展定位。把文旅产业作为全县支柱性产业来抓,进一步树立加快发展文旅产业的强大决心,充分认识文旅产业对乡村振兴、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带动作用,将文明城创建、卫生城创建、森林城市创建、全域旅游创建有效的统一起来。做好文旅产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红线规划衔接工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留足发展空间。打造“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积极构建北部长城旅游风景道、中部环栗香湖旅游绿道、南部超级果道三大全域旅游廊道。推进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扩大迁西智慧旅游平台覆盖面,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步伐。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加快智能、生态旅游停车场建设,积极构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平台+景区游客中心+村级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三级游客咨询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旅游厕所全面实现 “数量充足、干净无味、使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
深入推进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全时四季特色旅游产品。抢抓后奥运时代冰雪运动热潮,精心谋划包装一批冰雪运动、冰雪度假项目。依托京东生态城、云天漫步健走小镇,谋划实施温泉度假项目。将研学旅行作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支持各景区、乡村旅游点,依托资源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加强反季营销力度,通过举办节庆、节事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吸引周边市场游客,实现全时四季,淡季不淡的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综合带动优势,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外延,培育新型业态。一是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深度挖掘、利用好迁西长城文化资源,谋划、推动一批规模大、业态新、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尽快形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迁西段)的产品支撑,打造我县旅游核心吸引物。积极推进凤凰山京东生态城、庚水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等龙头项目,推进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云天漫步健走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文旅产业新引擎。二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持续推动一批精品民宿、休闲农场、采摘篱园建设,启动精品民宿建设工程,培育“长城人家”、“秀水田园”、“绿野飘香”、“栗林花海”、“记忆乡愁”五大精品民宿品牌。按照A级景区标准完善村旅游配套设施,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A级景区,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整合资源,鼓励利用闲置民居改造民俗客栈和小型度假村,打造特色酒店、主题民宿、传统农家乐等多元住宿产品,带动餐饮购物、户外运动、文化创意产品和养生养老产品的开发。三是与体育运动品牌培育相结合。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开展更具影响力的自行车赛、户外运动挑战赛等体育赛事活动,形成品牌效应。
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要素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和水平。特色餐饮方面,依托我县丰富的农、林产品等生物资源优势,深度开发以板栗、河鲜、山菌等为主的特色餐饮,推动建立高、中、低档次相结合的旅游餐饮体系。住宿设施方面,积极发展旅游商务酒店、休闲度假酒店、快捷经济型酒店,鼓励在旅游景区及县城周边发展符合规划的特色农家旅馆。旅游购物方面,大力开发以“太平古岩、滦河石雕、栗花编织、胡子板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旅游商品转化,提高旅游购物的消费比重。娱乐活动方面,指导重点景区推出夜游、文艺演出等娱乐活动,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综合消费。
坚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使文旅产业与生态建设形成因生态而兴文旅、因兴文旅而保护生态的良性循环。突出自然保护,将绿色生态融入景区开发、城市建设、公路建设、河道整治、人居环境治理等各环节各领域,始终保持迁西文旅产品的绿色颜值。坚持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不断促进全县绿色经济、绿色营销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全域旅游让“绿色旅游”和“环保旅游”有效衔接。
一是推出“一部手机游迁西”,实现景区景点旅游要素全部上线,形成上下联通、全域全景、智慧高效的旅游宣传服务体系。二是做优旅游线路,完善线路节点配套,健全游览项目、餐饮、住宿、购物环节和内容,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旅游体验。三是整合宣传资源,建立联合宣传机制,大力实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轮驱动,有效运用事件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提升迁西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鼓励企业自行推广旅游产品,形成“多级别、全方位”的品牌推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