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阳镇铁门关村入选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十佳案例
来源:迁西发布 张礼然 发布于:2022-12-12 09:39:44
为充分发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高质量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省司法厅、省民政厅面向各地部署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公开公平公正评选出优秀案例20个,其中,“十佳案例”10个,“十佳提名案例”10个。我县滦阳镇铁门关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路、共建共治共享惠民生”案例获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十佳案例。唐山市仅有我县铁门关村和迁安市万宝沟村两个村庄入选。
近年来,铁门关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政治方向,依据依法治村、依规治村、以德治村、以理治村“四治并行”工作思路,采取“强班子带队伍、建制度抓治理、办实事促兴旺、讲奉献树形象”四大硬核举措,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优化乡村治理,不仅极大提升了广大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在全县树立起了乡村善治的一面旗帜,为各地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引领。2020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21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抓班子强堡垒带队伍,提升基层治理领导力。铁门关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法治护航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常态化开展村“两委”班子廉政教育,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作为“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必须坚守的第一准则;建立廉洁教育阵地——清风园,教育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时时刻刻做到警钟长鸣、严格自律,坚决守住廉洁底线;将村“两委”廉政规范执行情况列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建立廉政档案,年终对“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廉政考核。
建机制抓治理固根本,提高基层治理牵引力。强化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宪法知识长廊、以案说法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条街、法治图书室、法治夜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阵地,开展“法律进村入户”定期访、法治夜校讲法、乡村大喇叭宣法、微信短信送法等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制定《党员积分考核激励办法》,对每一位党员责任目标、包片任务等内容进行动态考核,年终依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党员给予鼓励;先后制定“治村文化十三篇”“村规民约七章六十条”“村训”“正气歌”,以文化赋能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稳定、疫情防控、森林防火、防汛、义务工、生态环境卫生管理等27项村务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党员带头、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基层治理体系。
共建共治共享惠民生,激活基层治理源动力。村“两委”坚持把“理解村民、相信村民、关爱村民、服务村民、依靠村民、为了村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聚焦“文化红、生态优、百姓富、集体强、治理佳、乡村美”发展目标,谋划“一线三街四广场,文化三进润民心”的乡村治理新格局,突出党建文化、自治文化、法治文化、德治文化内涵元素,坚持以文育人、以德润心、以法立身,牢牢掌握党对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积极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将农村分散、闲置的资源、资金、土地、山场进行整合,兴建了107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初步尝试立体化栽植蓝莓、草莓及各类蔬菜;通过小流域治理,推进“六保有机板栗示范园”建设,积极拓宽市场经销渠道,打造铁门关“栗生福”板栗品牌,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砺初心当先锋做表率,激扬基层治理战斗力。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文福充分发扬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造福百姓、致富乡村”作为第一追求,先后为全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捐款捐物1060万元,不仅极大解决了乡村治理资金难题,更树立起了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几年来,在刘文福的主持下,全村累计治理大小河道6条20多里,加固河坝3000多米,修建文化墙4000多米;铺设柏油路、拓宽道路4000多米;修缮扩建文化广场4处,建设高标准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办公楼1栋,实现了道路硬化、路边绿化、环境美化,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