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馆参加全国“百馆联动”文艺精品展演活动
来源:迁西发布 发布于:2024-09-23 09:20:10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主办的“百馆联动”暨“暖城鄂尔多斯文旅嘉年华”活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在唐山市群众艺术馆推送下,迁西县文化馆馆长陶丽平受邀参演文艺精品展演项目——冀东民歌《捻船号子》。其精湛的演唱技艺、优美动听的歌声受到广泛赞誉。
本次“百馆联动”暨“暖城鄂尔多斯文旅嘉年华”活动规格高、规模大,有来自全国33个省级文化(群艺)馆、246个地市级文化(群艺)和95个县级文化(群艺)馆,百项非遗项目传承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专家学者,以及95支群众文艺团队、1293名展演人员参加。整场活动汇聚了375个县级以上文化馆的文艺精品,代表了全国群众文艺创作表演的最高水平。除了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古如歌、筷子舞、马头琴、长调民歌、短调民歌,还有来自湖北、湖南、安徽等15个省(区、市)的黄梅戏、木偶、侗族大歌、英歌舞、花儿、武术、陕北说书等节目,展现了各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鄂尔多斯期间,冀东民歌《捻船号子》演职人员分别赴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进行演出,让当地的群众切身地感受冀东传统民歌所独具的韵味与魅力。特别是在鄂托克前旗展演期间,恰逢鄂尔多斯草原村排超级联赛年度总决赛,在紧张激烈的比赛间隙,《捻船号子》用歌声为草原村排助力。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内蒙古草原村排、农民日报、内蒙古日报、暖新闻、鄂托克前旗发布同时现场直播。
冀东民歌是发源于唐山地区的古老民间艺术,有劳动号子、叫卖调、秧歌调、小调等,题材广泛、体裁丰富。2012年,冀东民歌被命名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唐山市一张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文化名片。混声合唱《捻船号子》,根据丰南沿海“捻船号子”及冀东民间音乐元素创编而成,描绘了捻船工在冬季、夏季休渔期,不畏天寒与暑热,积极劳作、精心修船,为下季的出海捕鱼作业做好准备的劳动情景。歌词形象生动、质朴感人,旋律优美热烈,再现了捻船工热爱生活、幸福劳动、憧憬美好未来的情怀。
近年来,我县充分依托长城文化、板栗文化、滦河文化、古岩文化、抗战文化等特色文旅资源,坚持以文强旅、以旅兴文,大力实施文旅产业升级行动,全面打响“来迁西,深呼吸”文旅品牌。县文化馆勇担“文化传播主阵地”、“文艺创作排头兵”责任,通过举办板栗丰收大型文艺活动、开展冀东民歌人才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升县域文化旅游软实力,奋力开创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主导创作的歌曲《满山桃花满山歌》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展播,冀东民歌《滦河情》在河北省群文大比武中获得一等奖。